以自己的成本自我妨礙和保護自我

自我妨礙涉及到破壞你成功機會的行為。 為什麼人們會做可能使他們更容易失敗的事情? 我們都希望對自己感覺良好,但研究人員發現我們有時甚至會損害我們成功的機會,以免為我們的失敗承擔責任。

例如,當面對重要的考試時,學生可能會整夜呆在外面避免學習。

然後,當他們做得不好時,他們可以將他們可憐的分數歸咎於他們的朋友,因為他們遲到而不是自己缺乏智慧。

簡單地說,自我妨礙可以讓人們找到一個外部來源來指責可能的失敗。 雖然這可以成為保護自尊的有效策略,但可以理解的是對成功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

讓我們仔細研究為什麼會出現自我妨礙,以及這種行為的潛在結果。

為什麼人們會自我傷害?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都強烈需要將我們的失敗歸咎於外部力量,同時為我們的成功獲得個人榮譽。 這種行為保護我們的自尊心 ,但它也可以使我們做的事情實際上使我們不太可能成功。

這種趨勢被稱為自我妨礙,被定義為阻止人們為結果承擔個人責任的自我破壞行為或選擇。

從本質上講,人們製造了障礙,因此任何可能的失敗都可以歸咎於這些外部力量。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缺乏技能或準備導致結果時,失敗會導致不適。 通過參與破壞可能成功的行動,人們不必面對事實並接受自己的缺陷。

有許多不同的自我妨礙形式。 有時候,這種行為可能是相當無害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更嚴重。 在某些情況下,它甚至可能會驅使人們參與潛在的危險行為。

例如,學生可能會拖延他們的作業,或者延遲學習直到最後一刻。 運動員可能會在大型比賽之前跳過練習或熬夜。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採取更危險的自我妨礙形式,如濫用毒品和酗酒。

研究人員指出,自我妨礙可以與所謂的自我服務偏見聯繫在一起,在這種偏見中,人們聲稱獲得成功的個人信用,但卻因為失敗而責備外部力量。

例如,想像一下,你已經準備好參加你第一次馬拉鬆比賽了。 你一直在遵循訓練計劃並且吃健康的飲食,但是隨著比賽日的臨近,你會發現自己懷疑自己能否順利到達終點線。

在大型比賽前的幾周和幾天裡,你會發現自己跳過訓練課程並且狂吃垃圾食品。 當最後一天到達參加馬拉鬆比賽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感覺呆滯和變形。

作為這些自我妨礙行為的結果,你可以責怪自己無法完成比賽,因為身體不適或臃腫,而不是缺乏能力。

自我妨礙研究

這一現象最初由研究人員斯蒂芬伯格斯和愛德華瓊斯在1978年的一項研究中描述,該研究涉及隨機分配學生完成anagrams,其中一些是可以解決的,其中一些不是。

之後,所有的學生都被告知他們表現良好。 這種反饋顯然讓那些被給予無法解析的字謎的參與者感到不安和困惑。

他們被告知他們做得很好,但不知道他們的方式或原因。

“這些人被告知他們很聰明,不知道這種推斷是如何得出的,”伯格斯博士在2009年向“紐約時報”解釋說。

然後,志願者被問到在他們接受另一項測試之前他們是否想要服用一種性能增強或性能抑製藥物。 在參與者中,70%接受過無法解除藥物治療的人選擇服用抑制性藥物,相比之下,只有13%的人獲得了可解析的治療藥物。

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在試驗中損害其表現的藥物? 這些結果表明,當人們對自己執行任務的能力充滿信心時,他們寧願給予能夠幫助他們表現更好的東西。 然而,那些不確定自己的能力的人更可能想要那些會傷害他們表現的藥物,因此給他們一個外部的來源來指責他們可能的失敗。

效果

所有這些自我破壞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自我和自尊,專家們發現它確實有效。 自尊心高的人表現出更多的自我妨礙。 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行為幾乎是自動發生的。 我們甚至在嘗試之前提出失敗的藉口,但我們經常在無意識中這樣做。

雖然自我妨礙可能在保護我們的自尊方面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也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在自己的道路上設置了成功的障礙,那麼你就沒有辦法讓自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不僅如此,通過阻礙你的機會,你現在和將來基本上都會降低你對自己的期望。

研究員Sean McCrea也發現,自我妨礙可能導致動機降低,未來試圖取得成功的動機也會減少。 在一系列實驗中,他操縱了智商測試中參與者的分數。 一些參與者可以選擇為參加考試做準備或參加“不練習”組。 那些後來得分不佳的人更可能責怪他們缺乏實踐,但McCrae在後來的實驗中也發現,那些因為他們的低分數(即分心,缺乏準備等)而有藉口的人不太願意準備為未來的測試比那些沒有責備外部來源的人。

“差點讓他們說,'所有的事情都考慮過了,我確實做得很好',”麥克雷告訴本尼迪克特凱里寫給紐約時報。 “而且沒有任何動力可以改善。”

自我妨礙的更多消極後果:

自我妨礙可以保護自我,但它會帶來巨大的成本。 給成功設置障礙可能會為失敗提供藉口,但這也使我們更有可能失敗。 你現在對自己感覺良好嗎?還是你全力以赴並冒著失敗的風險? 研究表明,雖然你的自尊可能會暫時受到打擊,但放棄自我妨礙行為可能會對未來的成功更好。

>來源:

> Baumeister,RF,&Bushman,BJ(2008)。 社會心理學與人性。 美國:湯姆森沃茲沃斯。

> McCrea,SM(2008)。 自我妨礙,藉口製造和反事實思維:自尊和未來動機的後果。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5(2),274-292。

> Tice,DM和Baumeister,RF(2006)。 自尊,自我妨礙和自我呈現:準備不足的策略。 Journal of Personality,58(2),44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