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需求特徵?

需求特徵如何影響心理學研究成果

在心理實驗中,需求特徵是一種微妙的暗示,使參與者意識到實驗者期望找到什麼或參與者如何表現。 需求特徵可以改變實驗的結果,因為參與者經常會改變他們的行為以符合預期。

需求特徵如何影響心理學實驗?

在某些情況下,實驗者可能會給出提示或線索,使參與者相信預期會有特定的結果或行為。

重要的是要注意參與者可能猜對或不對。 即使個體對實驗者的意圖是錯誤的,它也會對參與者的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例如,主題可能會自己扮演“優秀參與者”的角色。 這些人不是像往常一樣行事,而是努力弄清楚實驗者想要什麼,然後辜負這些期望。

需求特徵也可能激勵參與者以他們認為是社會需要的方式行事(使自己看起來比他們更好)或以與實驗者相反的方式行事(企圖甩掉結果或弄亂實驗)。

實驗中需求特徵的例子

在“ 心身醫學 ”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經典實驗中,研究人員檢查了需求特徵和期望是否會影響研究參與者報告的月經週期症狀。

一些參與者被告知研究的目的,並被告知研究人員想要查看月經週期症狀。 知情的參與者比沒有意識到研究目的的參與者更可能報告經前和月經的負面症狀。

研究人員認為,症狀報告受需求特徵和社會期望的影響。 換句話說,那些認為研究人員想要了解PMS的一些刻板症狀和月經問題的人更可能會說他們在經歷了這些週期後經歷了這種負面症狀。

處理需求特徵

那麼心理學實驗者究竟應該如何去減少需求特徵對其研究結果的潛在影響呢? 研究人員通常依靠多種不同的策略來減少需求特徵的影響。

欺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 這涉及告訴參與者,當研究真的在看別的東西時,研究正在看一件事。

例如,在Asch的符合性實驗中 ,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參加了視覺實驗。 實際上,研究人員對社會壓力在整合中扮演的角色感興趣。 通過掩飾實驗的真實意圖,研究人員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需求特徵的可能性。

在其他情況下,研究人員將盡量減少與研究對象的聯繫。

雙盲研究是一種使用的方法,參與者或與他們互動的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參與者被分配的條件。 讓不了解實驗者假設的人從參與者那裡收集數據有助於減少受試者猜測研究內容的可能性。

儘管並不總是有可能完全消除參與者可能猜測研究內容的可能性,但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可以幫助最大限度地減少需求特徵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資料來源:

AuBuchan,PG,&Calhoun,KS(1985)。 月經週期症狀:社會期望和實驗需求特徵的作用。 心身醫學,47(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