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人格障礙的歷史

仔細研究神話與疾病背後的歷史

雖然目前的DSM-5不再將人格障礙沿著單獨的“軸線”分開,但自戀型人格障礙(NPD)仍然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它的特點是症狀包括誇大,誇大的自我重要性以及對他人缺乏同情心 。 與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一樣,自戀型人格障礙涉及長期的行為和思想模式,這些模式會在包括工作,家庭和友誼在內的多個生活領域造成問題。

據估計,百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被認為患有NPD,儘管很多浪漫的伴侶,父母,子女,家人,同事和朋友也被認為也受到這種疾病的直接影響。

揭露自戀人格障礙的根源

雖然自戀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但自戀型人格障礙在過去的50年中才成為公認的疾病。 為了更好地理解心理學家和研究人員如何看待NPD,必須仔細研究這種人格障礙是如何發生的。

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學的自戀觀

自戀人格障礙在古希臘神話中有其最早的根源。 根據神話,納西索斯是一位英俊而驕傲的年輕人。 第一次看到他在水面上的倒影,他變得如此迷戀以至於他無法停止凝視自己的形象。

他一直在水邊,直到最終被浪費了。

歷史上不同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也探討過度自我崇拜的概念。 過去,這個想法被稱為傲慢自大,這種極端傲慢和傲慢的狀態常常涉及與現實脫節。

直到最近,自戀作為一種障礙的概念才成為心理學領域的科學興趣的主題。

在20世紀初,自戀主題開始引起人們對越來越多的被稱為精神分析學派的思想學派的興趣。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奧托·蘭德(Otto Rank)發表了1911年對自戀最早的描述之一,他將自戀與虛榮聯繫在一起。

1914年,著名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發表了一篇題為“ 自戀:介紹”的論文。 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套相當複雜的觀點,他認為自戀與個人的性慾(每個人的生存本能背後的能量)是直接針對個人的,還是針對他人的。 他認為嬰兒將所有的性慾指向內心,這是一種他稱之為主要自戀的狀態。 在弗洛伊德的模型中,這種能量有一個固定的量,並且在這個性慾被引導向外依附於其他人時,它會減少自己可用的量。 通過“放棄”這種愛,弗洛伊德認為人們經歷了初級自戀減少,為了補充這種能力,他相信在世界上接受愛和感情對於維持滿足感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隨著兒童與外界的交互而發展,並開始學習導致自我理想發展的社會規範和文化期望,或者自我的完美形象,即自我力求達到。

弗洛伊德理論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這樣一種想法,即對自己的這種愛可以轉移到另一個人或物體上。 通過放棄愛,弗洛伊德建議人們經歷初級自戀減少,使他們不能夠培養,保護和自我保護。 為了補充這種能力,他相信接受愛和感情是重要的。

自戀是一種混亂的認識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分析師奧托克恩伯格和亨氏科胡特幫助引發了對自戀的更多興趣。 1967年,克恩伯格描述了“自戀人格結構”。 他發展了一種自戀理論,提出了三種主要類型:正常成人自戀,正常嬰兒自戀和可能具有不同類型的病理自戀。

1968年,科胡對“自戀性人格障礙”有了不同的理解,並繼續採用弗洛伊德早期關於自戀的一些想法並擴展自戀。 自戀在科胡特的自我心理學理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表明自戀是發展的一個正常和必要的方面,早期的“自我客體”關係的困難可能會導致在後來保持足夠的自尊心方面面臨挑戰在生活中,導致自戀症。

1980年,自戀性人格障礙在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中得到官方認可,並且確立了診斷標準。 在最近的DSM-5中如何處理人格障礙存在一些爭議,但自戀和其他人格障礙在他們的診斷標準中與先前版本相比保持相對不變。

>來源: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第5版。 2013。

>弗拉納根,LM心理學中的自我理論。 在(編輯)1996年。

> Kohut,Heinz, 對自我的分析。 1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