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鬱​​症為什麼會變成雙相情感障礙?

變革背後的歷史和原因

躁狂抑鬱​​症 ”一詞起源於古希臘,早在公元1世紀就用這個詞來描述精神疾病的症狀。 作者Emily Martin在她的書“ 雙極探險:躁狂症和美國文化中的抑鬱症”一書中寫道,

“希臘人認為,精神紊亂可能與體液之間的不平衡有關,因為受到血液流動加熱的憂鬱變得與之相反,變得躁狂了。”

在19世紀後期,法國精神病學家讓 - 皮埃爾法瑞特確定了“血液循環”,或者是周期性無症狀的循環性精神錯亂,狂躁和憂鬱症發作。 正是通過他的工作,“ 狂躁抑鬱症 ”一詞成了這種精神障礙的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被包括在內,因此排除了所有類型的我們所知道的不包括精神病特徵的躁鬱症。

1902年,Emil Kraepelin將以前被認為是單一精神病的東西組織並分類為兩類。 躁狂抑鬱​​症是他用來描述以情緒或心境問題為中心的心理疾病的術語。 字面上意思是“過早的瘋狂”,後來改名為精神分裂症的癡呆症,是他的思想或認知問題導致的精神疾病的頭銜。

從躁狂抑鬱症轉變為雙相情感障礙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早期,卡爾萊昂哈德引入了雙極性的術語來區分單極抑鬱症 重度抑鬱症 )和雙相抑鬱症。

1980年,隨著第三版“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的發布, 躁狂抑鬱​​症這一術語在分類系統中正式改為躁鬱症

為什麼雙相情感障礙而不是狂躁抑鬱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醫學界和精神病學已經做出了一致努力,將白話文轉換為雙相障礙的官方DSM診斷術語。

這種轉變引用了許多原因,其中包括:

躁鬱症的類型

在DSM-5中有四種類型的雙相型障礙。 他們包括:

資料來源:

Martin,E.(2007)。 雙極考察隊:美國文化中的躁狂症和抑鬱症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Stephens,S.(2007)。 bp歷史bp雜誌

“雙相情感障礙”。 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