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義:為什麼我們冒著自己的幸福來幫助他人

每個人都知道至少有一個願意危害自身健康和福祉的人幫助他人。 什麼是激勵這些人為改善他人而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即使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有形的回報?

定義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是別人無私的關切; 只是出於幫助的願望而做事,並不是因為你覺得有義務出於義務,忠誠或宗教原因。

日常生活充滿了小小的利他主義行為,從雜貨店裡的那個人,當你從停車場衝進一位向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二十美元的女人的時候,他們會很開放。

新聞報導經常關注利他主義的大案例,例如潛入冰冷的河流中以拯救溺水的陌生人或向當地慈善機構捐贈數千美元的慷慨捐助者。 雖然我們可能熟悉利他主義,但社會心理學家有興趣了解為什麼發生。 什麼激發了這些善舉? 是什麼促使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親社會行為與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是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親社會行為的一個方面。 親社會行為是指任何有利於他人的行為,無論動機如何或者行動者如何從中受益。 但請記住,純粹的利他主義涉及真正的無私。

儘管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親社會的,但並非所有的親社會行為都是完全無私的。 例如,我們可能會以各種理由幫助他人,例如愧疚,義務,責任,甚至獎勵。

為什麼利他主義存在的理論

心理學家為何存在利他主義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解釋,包括:

其他認知解釋包括:

比較理論

利他主義背後的根本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真正的“純粹”利他主義這樣的問題是社會心理學家激烈爭論的兩個問題。 我們是否曾經以真正的無私理由幫助他人,或者是否有潛在的益處來指導我們的無私行為?

一些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雖然人們出於自私的理由經常表現出利他主義,但真正的利他主義是可能的。 其他人反而認為,對他人的同情往往以幫助自己的願望為指導。 無論背後有什麼原因,如果沒有利他主義,我們的世界將是一個更悲傷的地方。

>來源:

>凱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表明利他主義不是天生的。 斯坦福報告。 2014年12月18日發布。

> Sanderson,CA. 社會心理學。 Hoboken,NJ:John Wiley&Sons; 2010。

>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出版。 幫助和利他主義。 在: 社會心理學原理 2010。

> Vedantam,S。如果感覺良好,它可能只是天生的。 華盛頓郵報。 2007年5月28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