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理論的情感債券

我們的親情關係如何促進依戀,關懷和接近

根據依戀理論,情感紐帶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依戀行為。 親情關係最常見的例子可能是父母之間的關係。 其他例子包括浪漫伴侶,朋友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

情感債券的標準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描述了這個詞,因為他發展了他非常有影響力的依戀理論

根據鮑爾比的說法,當母親回應她的孩子的需求時,就形成了強大的親情關係。 這種聯繫融入了孩子的個性 ,並成為所有未來情感關係的基礎。

後來,鮑爾比的同事瑪麗安斯沃思描述了五種親情關係的標準:

  1. 情感紐帶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 他們經常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忍受而不是來來往往。
  2. 情感紐帶集中於特定的個人。 人們在生活中對某些人形成強烈的依戀和感情。
  3. 戀愛關係中所涉及的關係具有強烈的情感意義。 這些親情關係對分享他們的人的生活有重大影響。
  4. 個人尋求與他或她有親密聯繫的人接觸並接近。 我們希望身體接近與我們分享感情的人。
  1. 與個人非自願分離導致痛苦。 除了尋求鄰近之外,當他們與他們所屬的人分離時,他們會感到不安。

安斯沃思認為,在關係中追求第六種標準追求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 將戀愛關係從情感關係轉化為真正的關係關係。

資料來源:

Bowlby,J。(2005)。 情感債券的製作與破解。 Routledge經典。

Bowlby,J。(1958)。 孩子與母親打結的本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9,350-373。

Ainsworth,MDS(1989)。 附件超越嬰儿期。 美國心理學家,44,7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