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實驗方法?

研究人員究竟如何調查人類的思維和行為? 雖然有許多不同的研究技術,但實驗方法允許研究人員查看因果關係。

在實驗方法中,研究人員確定並確定關鍵變量,制定假設,處理變量並收集結果數據。

仔細控制外部變量以盡量減少對實驗結果的潛在影響。

對心理學實驗方法的深入研究

實驗方法涉及操縱一個變量來確定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否會導致另一個變量的變化。 這種方法依賴於受控方法,隨機分配和操縱變量來檢驗假設。

實驗類型

研究人員可以選擇使用幾種不同類型的實驗。 選擇的實驗類型可能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參與者,假設和研究人員可用的資源。

1.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實驗在心理學中非常普遍,因為它們可以讓實驗者更好地控制變量。 這些實驗也可以讓其他研究人員更容易複製。 當然,問題是在實驗室中發生的事情並不總是與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相同。

2.現場實驗
有時研究人員可能會選擇在現場進行實驗。 例如,讓我們設想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對研究親社會行為感興趣。 實驗者可能會讓一個人假裝暈倒並觀察,看看圍觀者需要多長時間做出回應。

這種類型的實驗可以成為在實際環境中查看行為的好方法。 然而,研究人員更難控制變量,並可能引入可能影響結果的混雜變量。

3.準實驗
儘管實驗室和現場實驗代表了所謂的真實實驗,但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稱為準實驗的第三種實驗。 這些通常被稱為自然實驗,因為研究人員不能真正控制自變量。 相反,治療水平是由情況的自然條件決定的。 例如,研究人員在觀察人格差異和出生順序時,無法操縱情境中的自變量。 治療水平不能隨機分配,因為參與者根據其家庭中的出生順序自然地落入已存在的組。

那麼為什麼研究人員選擇使用準實驗呢? 在科學家和對自然現實環境中的現象感興趣的情況下,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研究人員不能在道德上操縱相關自變量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關鍵條款要知道

為了理解實驗方法的工作原理,您應該先了解一些關鍵術語。

自變量是實驗者操縱的處理。 假設這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產生某種效應。 如果一個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睡眠如何影響測試分數,那麼個體獲得的睡眠量就是自變量。

因變量是實驗者測量的效應。 在我們之前的例子中,測試分數將是因變量。

為了進行實驗, 操作定義是必要的。

當我們說某事是一個獨立變量或因變量時,我們需要對該變量的含義和範圍有一個非常明確和具體的定義。

假設是對兩個或更多變量之間可能關係的嘗試性陳述或猜測。 在我們之前的例子中,研究人員可能會假設,獲得更多睡眠的人在第二天的數學測試中表現會更好。 然後實驗的目的是支持或不支持這個假設。

實驗過程

心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一樣,在進行實驗時使用科學方法 。 科學方法是指導科學家如何開發研究問題,收集數據並得出結論的一系列程序和原則。

該過程的四個基本步驟是:

  1. 形成假說
  2. 設計研究和收集數據
  3. 分析數據和達成結論
  4. 分享結果

預計大多數心理學學生將在某個時候使用實驗方法。 如果你想仔細看看這個過程,一定要查看如何進行心理學實驗的逐步細分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