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中如何使用變量?

變量是可以改變或變化的東西,例如特徵或值。 變量通常用於心理學實驗,以確定一件事物的變化是否導致另一件事物的變化。

變量在心理學研究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通過系統地改變一些變量並測量對其他變量的影響,研究人員可以確定一件事的變化是否導致其他變化。

相關變量和獨立變量

在心理學實驗中:

無關的和混雜的變量

重要的是要指出,獨立變量和因變量不是許多實驗中唯一存在的變量。 在某些情況下,無關變量也可能發揮作用。 這種類型的變量可能會影響獨立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係。

例如,在我們之前關於睡眠剝奪對測試表現影響的實驗中,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和學術背景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實驗者將記下這些無關變量的值,以便對結果的影響進行控制。

有兩種基本類型的無關變量:

  1. 參與者變量:這些無關變量與每個參與者的個人特徵相關,這些特徵可能會影響他或她的反應。 這些因素可能包括背景差異,情緒,焦慮,智力,意識和其他每個人都獨有的特徵。
  1. 情境變量:這些無關變量與環境中的事物相關,這可能會影響每個參與者的反應。 例如,如果參與者在寒冷的房間裡進行測試,溫度將被視為一個無關變量。 有些參與者可能不會受到感冒的影響,但其他人可能會因房間溫度而分心或煩惱。

在許多情況下,實驗者控制無關變量。 對於參與者變量,實驗可以選擇背景和氣質相同的參與者,以確保這些因素不會干擾結果。 但是,如果一個變量不能被控制,它就變成了所謂的混雜變量 。 這種類型的變量可能會對因變量產生影響,因此很難確定結果是由於自變量,混雜變量還是兩者的相互作用的影響。

操作上定義一個變量

開展心理學實驗之前,必須為自變量和因變量創建穩定的操作定義。 一個可操作的定義描述了在研究中如何測量和定義變量。

例如,在我們關於睡眠剝奪對測試性能影響的假想實驗中,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兩個變量創建非常具體的操作定義。 如果我們的假設是“睡眠不足的學生在測試中得分會顯著降低”,那麼我們會有幾個不同的概念來定義。 首先,我們對學生意味著什麼? 在我們的例子中,讓我們將學生定義為參加大學級心理學入門課程的參與者。

接下來,我們需要在操作上定義睡眠剝奪變量。 在我們的例子中,假設睡眠剝奪指的是那些在測試前一晚睡眠少於5小時的參與者。

最後,我們需要為測試變量創建一個可操作的定義。 在這個例子中,測試變量將被定義為介紹性心理學課程中的章節考試的學生成績。

學生通常會在實驗中報告識別獨立變量和因變量的問題。 雖然隨著實驗複雜性的增加,任務會變得更加困難,但在嘗試識別變量時,您可能會問幾個問題。

實驗者操縱什麼? 自然或通過實驗者的直接操縱而改變的事物通常是自變量。 什麼是測量? 因變量是實驗者測量的因變量。

>來源:

>埃文斯,AN&魯尼,BJ。 心理學研究方法。 千橡樹,加州:SAGE出版物; 2014年

> Kantowitz,BH,Roediger,HL和Elmes,DG。 實驗心理學。 斯坦福特,CT:Cengage學習; 2015年。